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2024-05-19 02:05

1.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二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三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当前,应从两方面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一是要处理好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必须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信贷增速逐步降下来,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二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当前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第一,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当前,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力争使物价涨幅在后几个月降得多一些,为今后一个时期稳定物价创造条件.
第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内需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经济增长速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自主增长力量,完善促进消费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鼓励发展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业态,促进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同时,要高度重视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措施稳定外需,避免出口大幅回落对工业生产、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第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力求取得更大进展.调整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先决条件.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等突出困难,改善小企业发展环境.要遏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第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积极构建居民收入和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的机制.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2. 有没有自己写的浅论中国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势

1、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能力跃居世界首位,生活日用品生产能力占世界60%—80%;
2、中国的主要矛盾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世界人民消费相对不足的矛盾;
3、中国内在主要矛盾的扩大或消弥有待国际政治舞台的的话语权,和话语权所表达的分量;
4、以欧美西方国家联手对中国实行的经济制裁和不公正待遇,在可能加剧中国固有的主要矛盾;
5、与世界经济危机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购买力不足,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也同时在国内产生社会消费能力不足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依靠社会市场化改革看不到任何希望;
6、因此,新接任领导班子把重新调整收入分配机制做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

3. 评价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

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宏大的国家制度层面,也深刻影响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政治氛围发生了持续性的明显改变、经济领域的新旧产业激烈变革,每个人都需要在这场新的变革中,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新常态”是统领今年经济工作的主题词,这个词在201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进一步的阐述,但它不仅仅可以用于描述经济领域,政治及社会领域亦是如此。但是,对于为什么会出现“新常态”,至今的认识仍然相当不足。这种认识的模糊,带来了改革推进的难度。因此,今年的年度分析首先对出现中长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分析2015年的政经走势和改革动向。

  总体而言,2015年的政治形势比2014年更加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但是改革所要闯入的深水区则却要超越2014年。2015年,政经形势的总体平稳应无疑问,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会增多,不排除局部地区、领域出现一些不平稳的现象。

评价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

4. 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套用一句套话就是“形势一片大好”。
国际形势用两个词可以表达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的窘境:一个是“疯狗互咬”;一个是“抱团取暖”。
为了在经济危机中渡过难关,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顾世贸协定的承诺,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甚至弄出一个不伦不类的“碳排放”企图向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由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能源、劳动力资源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地位转换成为必然趋势。
国内形势也可以用两个词来表达,一个是继续“做大蛋糕”;另一个是被迫“割肉饲虎”。
由于世界经济总体下滑,中国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受到阻碍,因此必须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保增长,求维稳,促就业就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的总方针,可概括为“做大蛋糕”。又由于帝国主义的总危机,黑老大时不时在东海、黄海、南海及中国周边进行敲打,甚于连小日本也要派宙斯顿舰进到黄海参与对中国的围堵。因此,作为一个暴富新贵蚀财消灾,花钱保平安,就自然成为配合国内维稳的基本国策。对于这样一个近似于卖国的经济政策最准确的表达就是“割肉饲虎”。

5. 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认识和看法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动荡、格局调整、体系变革的新阶段。
  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社会加强应对。美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挫伤了各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危机由虚拟经济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发达经济体普遍陷入衰退,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环比下降0.5%,为7年来的最大降幅。欧洲和日本成为金融危机连锁影响的重灾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受到殃及,亚洲、拉美、非洲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油价粮价大幅波动,原油价格跌破每桶40美元。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和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明显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危机也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社会问题突出,失业率普遍上升。美、欧、日、中、俄等多国政府纷纷出台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并在华盛顿举行首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国际社会表达出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强烈意愿,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日益升高。但危机尚未见底,其对国际体系及格局演变的影响值得高度重视。
  二、地缘战略竞争激烈,大国合作大势所趋。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问题爆发武装冲突,表明国际关系中的传统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因素依然突出。俄与美欧关系一度趋于紧张,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一些困难。此外,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乃至软实力方面的较量依然存在,围绕深海、极地和太空的争夺正在逐步展开,战略利益竞争日益突出。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客观上缓和了大国关系。面对严峻的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各大国普遍认识到加强合作、共渡时艰是唯一的共同选择。美、欧等传统发达国家加强彼此协调,并加大对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借重。大国关系的合作面回升。奥巴马顺应时势,以“变革”为口号当选美首位黑人总统,将着手调整美内外政策,可望重视大国合作和多边主义。美俄相互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双方领导人在俄格冲突后首次聚首金融峰会。欧俄重启新伙伴关系计划,并将探讨建立新的欧洲安全机制。大国间既合作又竞争的总体框架得以维持。
  三、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新兴大国崭露头角。世界各主要力量实力此消彼长,推动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入调整演变。美对外战略受到伊拉克、阿富汗局势影响,不断加大对盟国和多边机制的借重。欧洲一体化推进遇到困难,日本政府更迭,内顾倾向加大。新兴发展中大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推手。俄罗斯战略进取态势明显,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妥善应对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备受瞩目。“金砖4国”、“展望5国”和“新钻11国”发展潜力巨大,彼此加强协调,在全球事务和国际体系调整变革中的影响迅速上升。新兴大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突显,在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首次以平等姿态与传统发达国家共同讨论国际经济金融的核心问题。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为国际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四、亚太合作蓄势推进,新问题新挑战不时涌现。亚太地区国家加强经济金融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紧迫感增强,合作步伐加快。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在加强宏观经济对话、开展能源、交通等务实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以“10+3”合作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续有推进,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首次在10+3框架外举行,并实现机制化,开启了三国合作的新阶段。以《东盟宪章》的签署为标志,东盟一体化进程迈出实质性步伐。各主要力量继续深入参与地区事务,扩大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亚太地区形势复杂多变,动荡和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部分地区恐怖活动威胁上升,安全形势恶化。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趋紧。东南亚、南亚等一些国家政局出现不稳,面临的经济风险和挑战增加,地区国家间围绕领土主权等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
  五、热点问题一波三折,全球性问题牵动各方。中东局势再度恶化,哈马斯宣布同以色列停火结束,以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以巴冲突升级。朝核问题曲折发展。朝宣布重启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美宣布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并最终将朝从“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但双方在验证等问题上分歧未解,成为进一步推进六方会谈进程的障碍。伊朗核问题僵持不下。欧等向伊递交复谈方案,欧伊间进行了一些接触,但双方未就复谈达成妥协。津巴布韦各派在权利分配问题上矛盾突出,美、欧等继续加大对津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起诉苏丹总统,使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更趋复杂化。刚果(金)、几内亚等国政局动荡不安。索马里海盗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各方纷纷采取联合打击行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发展援助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国际局势的重要因素。粮食危机引发多国骚乱,发展问题更显紧迫。落实“巴厘路线图”新一轮气候变化谈判启动。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化挑战,国际社会有效治理机制明显不足。

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认识和看法

6. 如何认识中国2015年政治经济形势

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宏大的国家制度层面,也深刻影响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政治氛围发生了持续性的明显改变、经济领域的新旧产业激烈变革,每个人都需要在这场新的变革中,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新常态”是统领今年经济工作的主题词,这个词在201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进一步的阐述,但它不仅仅可以用于描述经济领域,政治及社会领域亦是如此。但是,对于为什么会出现“新常态”,至今的认识仍然相当不足。这种认识的模糊,带来了改革推进的难度。因此,今年的年度分析首先对出现中长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分析2015年的政经走势和改革动向。

  总体而言,2015年的政治形势比2014年更加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但是改革所要闯入的深水区则却要超越2014年。2015年,政经形势的总体平稳应无疑问,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会增多,不排除局部地区、领域出现一些不平稳的现象。

7. 中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式与策略

经济发展还是硬道理
  从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中国政府毫无疑问会继续把经济的高速增长视为最根本的任务。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经济高速增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是硬道理。在经济领域进一步深化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市场能够给经济发展提供强大而持续的动力。
 
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从社会政策上看,未来十年中国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强用社会主义政策来主导社会的再分配。未来十年,中国政府将注重加强政府力量来保障劳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的问题。中国政府会通过社会主义的手段来调节社会的财富分配。在社会再分配领域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理念,将是未来十年的一个基本趋势。
 
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
可以肯定,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特色就是强大的中央政府主导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经济改革,还是在加强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再分配过程,政府都将扮演主导性角色。
 
推进中国特色的政治改革
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十年在政治上的改革将会加快步伐。在政治改革中,政治民主化是一项根本内容。政治民主,就是执政者的决策过程能够体现出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和要求。从中国现有的宪政体制看,政治民主很可能在两个方向上逐步推进,即民众的参与式民主,和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施政民主。前者要求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有充分的渠道和平台参与国家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决策;后者要求政府的公共管理要有一套完整的民主程序,必须在施政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社会大多数人的意愿和要求。
 
节能环保
生态文明建设被赋予了极大希望,以至于十八大中,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成为第五大文明建设对象。随着中国人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越来越多的环境方面的外交和国际压力,这些都促成了政府更慎重地对待环境和生态问题。

中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式与策略

8. 怎样理解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我的天,好大的一个题目。
简单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判断如下:
1、在金融危机下成功实现经济V型反转,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探底后,已经持续增长,2010年实现了10.3%的增长。GDP总体达到6.04万亿美元。
2、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投资需求278140亿元,增长19.5%,拉动经济增长54.8%,消费需求156998亿元,增长14.8%,拉动经济增长37.3%,进出口需求29728亿美元,增长34.7,拉动经济增长7.9%,消费需求开始起到较好的作用,但仍然未能取代投资,说明投资拉动依然起着主要的作用。
3、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其中,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476万亿、财政支出7.5873万亿,财政赤字9500亿元。2010年,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4、2010年,全国新增就业1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2009年下降0.2%,数据接近理想值。改善民生政策起到一定成效。
5、在国际中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加大。在IMF中的投票权大幅增长,2009年为世界经济贡献50%,2010年为25%。
6、通货膨胀抬头,2010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令人担忧: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57种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同比上涨4.4%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3.3%,但总的来说,只能算是温和型的通货膨胀。
总的来说,中国宏观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经过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通货膨胀会得到一定的抑制,但上涨趋势不会根本改变。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会继续上涨,“用工荒”只能在劳动力价格上涨后才能得到真正缓解。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会在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