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024-05-20 03:09

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总量平衡原则。即资产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
  ②结构对称原则。即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及利率结构对称。
  ③分散性原则。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一般遵循的原则:
  一、总量平衡原则。即资产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
  二、结构对称原则。即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及利率结构对称。
  三、分散性原则。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放款,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3.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答: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调节和监督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以实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结构上合理,从而达到最大盈利的目标。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1)资金总库法,是指将各种资金来源汇集成一个资金总库,按照谨慎的安全性原则排列资金使用的先后顺序。资金总库法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一个流动性标准并据此来确定资金运用顺序,这一标准并未明确给出,而是建立在经验判断和高层管理人员直觉的基础上,对盈利水平会产生很大影响。

(2)资金转换法,主要做法是对不同的资金来源分别处理,更加注重流动性,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放款和投资以增加盈利。

(3)线性规划法,是指在一定的资金流动性与法令限制的先决条件下,用于确定各项资产负债的量,使银行利润最大化的方法。明确了各项资产的收益率之后,根据各自的约束条件的限制求出一组最合理的资产组合方式。

(4)缺口管理法,通常被看作是规避利率风险的手段。缺口指的是一家银行所持有的可变利率资产超过可变利率负债的额度,即缺口=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4.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可容忍的风险限额内实现既定经营目标,而对自身整体表内外资产和负债,进行统一计划、运作、管控的过程,以及前瞻性的选择业务决策的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有:
一、资金总库法
资金总库法,又称资金汇集法,或者资金集中法。这一方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由银行将来自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金池”或称作资金总库,将“资金池”中的资金视为同质的单一来源,然后将其按照资产流动性的大小进行梯次分配。
资金总库法按照流动性高低分配资产,具体步骤如下:
1、一级储备
2、二级储备。
3、各类贷款
4、其他有价证券
二、资金转换法
资金转换法又称资金配置法。这种理论认为,资产的流动性和分配的数量与获得的资金来源有关。也就是按照不同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和法定准备金的要求,决定资产的分配方法和分配比例,建立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的对应关系,把各种资金来源按照周转速度和法定准备金的要求,分别按不同的比重分配到不同的资产形式中去。
资金分配法的优点: 它减少了投资于高流动性资产的数量,相应增加了投资于长期资产的资金规模,从而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它通过流动性和资金周转速度两个尺度将资产和负债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两者在规模和结构上保持一致,相对于资金总库法有了很大的改进。
资金分配法的缺点: 由于它把资金周转率而不是把存款变化的实际情况作为流动性的依据,造成了高流动性需求而影响了银行收益;此外,它将资产和负债视为互不联系的独立个体,将流动性的取得完全局限于负债方面,将资金运用的项目全部作为完全不流动的资产,这在实践上也束缚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主动性。
三、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法主要内容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然后确定制约银行资产分配的限制因素作为约束条件,最后求出目标函数达到最大的一组解,作为银行进行资金配置的最佳状态。
线性规划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目标函数。
2、确定约束条件。
3、求解线形规划模型。
四、缺口管理法
(一)缺口管理的含义
缺口管理法是指银行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缺口,从而维持银行收益的稳定或增长。利率敏感性缺口表示方法很多,常见有两种,一种称资金缺口(Dollar Gap),它是敏感性资产与敏感性负债相减后的差额,如为正数称正缺口,负数则称为负缺口,零则称为零缺口。另一种称利率敏感性比率,它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敏感性负债之比,如比值大于1则与第一种方法正缺口相同,等于1则与零缺口相同,小于1则与负缺口相同。
(二)缺口管理方法
缺口管理法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为保守型,另一种为进取型,两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1、保守型。
保守型管理法指商业银行管理者为避免利率升降给银行带来净利息损失而尽力保持敏感性资产与敏感性负债相匹配,即缺口值接近零或敏感性比值接近1。但在银行具体实践中要想保持零缺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安排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资产负债的调整也大多取决于金融市场的总体状况,银行管理者很难按此目标进行操作
2、进取型。
进取型管理方法是指商业银行管理者根据预测的利率升降情况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缺口,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该方法关键是要对利率走势进行准确预测,否则风险必将更大。如预测利率上升,则要扩大正缺口值,缩小负缺口值,反之,则要缩小正缺口值,扩大负缺口值。

5. 商业银行遵循哪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

《商业银行法》第39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
1.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
2.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
3.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4.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十;
5.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其他规定。
本法施行前设立的商业银行,在本法施行后,其资产负债比例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应当在一定的期限内符合前款规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商业银行法》第76条进一步规定,”未遵守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同一借款人贷款比例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其他规定的“,
”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或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本条关于贷款业务的基本规则的规定,引入了巴赛而协议的精神,即通过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控制、分散信贷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消除银行间的不平等竞争,实行商业银行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基本要求,从法律上保证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

商业银行遵循哪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

6. 商业银行应当遵循哪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

一、商业银行应当遵循什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
(一)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
(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
(三)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四)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十;
(五)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其他规定。
二、商业银行业务范围
1、基本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及代理保险业务等。按照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政府债券以外的证券业务和非银行金融业务。尽管各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名称、经营内容和重点各异,但就其经营的主要业务来说,一般均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表外业务。随着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国内这些业务还可以延伸为国际业务。
2、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归纳起来,商业银行广义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外来资金两大部分。
3、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业务,主要分为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除了留存部分准备金以外,全部可以用来贷款和投资。
4、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本法施行前设立的商业银行,在本法施行后,其资产负债比例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应当在一定的期限内符合前款规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7.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简介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一书从三个层面,以理论指导实务运作的角度,阐述了资产负债的具体管理方法:一是计量和管理各类市场风险,即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二是实现科学的预期获利,即实现有战略目标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判断市场利率走势的基础上,在银行的短期和长期赢利目标这间寻求平衡;三是优化经济资本配置,资产负债总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即资产总量平衡、资产负债总量分析、资产负债结构管理、资产负债的效益性管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管理的实践、商业银行采用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银行的影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管理、资产负债外管理、担保管理,等等。 商业银行从业人员、金融管理人员、高校师生、企业家和研究人员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简介

8. 商业银行经营学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有哪几个阶段

 (1)资产管理(The Asset Management)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商业银行为信用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环境下,在当时较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管理。

  资产管理依其提出的顺序又有以下三种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20世纪6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有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为主。

  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性负债,即通过“购买”资金来实施。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而产生的。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基本思想:在资金的配置、运用以及在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根据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及银根松紧等变动情况,对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协调和配置,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的目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